北京东方红剑小说网>奇幻玄幻>铁汉子 > 201 【既用又防】
    201

    钟声悠悠,磬音袅袅,香火气息隔着偌大的花园子,从贤良寺的北院飘到西跨院中。所谓跨院,乃是打破中国传统的中轴线建筑格局,以西院一隅延伸到中轴线上,形成中、西两院合为一体,为整个建筑群的中心。原本的王府不是这个格局,自从围墙隔出寺院之后才造就出“西跨院”为中心的局面。

    大学士,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以及随员们占据了贤良寺西跨院,还在此设了电报房,以便随时与各方联络。实际上,赋闲的李中堂并未闲着,虽然回任直督已然无望,可北洋的重要事务都要得到恩相大人的点头才能推动。否则,即便是皇命难违被迫而行,大多也是磨洋工,出工不出力。

    皇帝转来杨格的奏折,要求海军出力运输移民,那,朝廷得给海军银子啊,烧煤要钱买,舰船维护也要银子,海军本就是烧银子的,没银子开不动舰船。各省督抚前年报效老佛爷的万寿金没使完,以海军经费的名义分别存在洋人的银行里,总数有两百多万两。这钱,李鸿章得“替老佛爷”看牢了,轻易不会动用。

    所谓“轻易”,显然没有把杨格的要求包括在内。

    榆关急电,杨格要银子支应移民实边。好,支!李中堂虽然不在任上了,可淮军、北洋的势力却借着移民实边从直隶延伸到了盛京,移民们扎根关外,第一军、淮军的后备军也就扎根关外。对此,李鸿章看得很清楚,不就是银子嘛?给,痛快的给!啥叫痛快呢?要二十万两,给三十万两,这才叫痛快!总不能眼睁睁地看着杨格被太后老佛爷卡脖子吧?

    “恩相,伍光鉴大人求见。”

    端坐凉亭之内的李鸿章回头,向前来通禀的李逢春道:“噢,是昭庡来了?快请,就在这里见吧。”

    “辄。”

    李鸿章捻须看着李逢春匆匆离去,心中又斟酌了一回召见伍光鉴时的说辞。对杨格的支持就是今后回任直督的保证,但是,支持不是只讲付出,还得做到可以把控。几个月时间来,中堂大人与视为淮系衣钵传人的杨格还未曾谋面,虽然杨格的电文每每以“职”、“卑职”、“职部”自称,却不能有一丁点的大意。

    一个人的地位升高到一定的地步,就会对主人的地位产生威胁。杨格与李鸿章之间的关系即是如此。

    支持杨格移民实边扩大北洋力量是一回事,在移民实边的具体执行中,特别是在洋务办理的过程中,老中堂必须把军队的命脉——财源抓在手里。在此基础上,银子,有的是!人才,老中堂夹袋里多的是!伍光鉴就是其中一位。

    时年二十八岁的伍光鉴在李鸿章眼里是年轻一辈中的才干之士,更是其一手培养出来的新式人才。广东新会人,十五岁考入北洋水师学堂,名列第一。学成后派往英国格林威治海军大学,后转伦敦大学,学习数学、格致和西方。光绪十八年学成回国,现任北洋水师学堂助教。

    杨格要用海军运输船送移民,那么至少要确保营口和锦西能够停靠运输船,因为海上驳载人员的风险极大,一个浪头打来就会闹出人命。故而,整理港口是当务之急。

    伍光鉴的使命不仅仅是率领一班人才去整理港口,杨格和张翼要开发本溪湖的煤矿,得有人;杨格要开银行,得有人;杨格要在大凌河口一带办盐场,得有人;杨格要办报纸开学堂,得有人;杨格要......老中堂的夹袋里都能使出人去,甚至连气愤朝廷不过的嗣子李经方也可以从上海撵到榆关去。

    实际上,李鸿章是需要杨格在朝廷和关外地方出面,北洋众人才去实干,干出成绩了,杨格得面子,老中堂得里子。杨格只需把军队整理好,训练好,坐稳他的位置就得啦!

    “卑职参见中堂大人。”伍光鉴在凉亭外行了廷参大礼,李鸿章摆手示意,微笑道:“昭庡啊,快进来,外面日头毒,进来喝杯凉茶,咱们说说话。”